来自网友【emptycity】的评论这个剧确实像在解剖,通过一个强奸案,剖析了几类典型社会冲突:男人和女人、特权阶层和普通人、老一代和新一代,他们不仅对待性关系有不同认知,这种不同其实贯穿了一切价值观。我还蛮喜欢这个剧的闪回叙事方式,让人慢慢理解人并不是突然之间成为这样的人的,是生活的年代、环境、朋友圈一起塑造的。詹姆斯是标准精英阶层,家境良好,长得不赖,名校光环,家庭美满,最重要的是混进了核心圈子事业平步青云——他们互相包庇,code of silence。这也是为何他可以那么自信的嚷嚷自己没有强迫过哪怕一位女性,因为他就是父权制下的优质男标准,是所有女性梦寐以求的对象,所以他才会说出“不要他妈的戏弄我”,女性的拒绝不过是想欲擒故纵的把戏。索菲亚是正在觉醒的主妇,这些穿Maxmara的主妇,漂亮有品味,她们也进名校——作为一条助她们进入上流社会的捷径。但和她们的上一代不同了,社会的进步——女性在职场的机会,家庭权力关系的变化——又让她们看到原来还有其他出路,原来不需要靠婚姻其他女性也可以过上优质的生活,于是索菲亚们开始掂量婚姻这条路付出的成本,思考哪条路更值得。凯特是标准的靠自己奋斗的女性,奥利弗也一样,但她们又不一样,凯特被詹姆斯强奸后根本没有想过可以追责,奥利弗虽然最后也没有得到公正的判决但至少她已经有了这样的机会,这个机会来自社会的改变,两性关系、对强奸的认定都发生了变化,凯特年轻时代连讨论余地都没有的行为——詹姆斯从来没有为这件事思索过哪怕一分钟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到奥利弗已经可以提出诉讼。但改变只是刚刚开始,即使已经有人认为这是black and white的事情,但代表大众的陪审团仍然作出了无罪判决,一件强奸案要被认定,女性说一个no是远远不够的,对女性来说要证明的东西太多了,衣着、动作、品德、语言的语气含义、情感和情绪、动机、甚至地位……而这些很多都和当时的事实无关,和文化如果评判定义女性和两性关系有关,所以“不要在这里”不能证明女性的拒绝,而涉及情感更成了女性不可能拒绝的证明,似乎女性一旦有和某位男性发生性关系的意愿,则时间地点方式上就失去了选择权,昨天行明天行就失去了现在拒绝的权利,酒店行办公室行就失去了电梯里拒绝的权利,最可悲的是感情行就失去了身体上拒绝的权利。如果不是电视剧,如果没有展露背后的真相,如果这是真实的案例,如果电视机前的观众是陪审团,我相信奥利佛也是没有机会的,她会成为攀高枝、拜金、控制狂、诬陷、撒谎精、情绪失控等等等等的集丑陋于一身的女人。这个剧很多人觉得索菲亚最后选择举报詹姆斯太理想化了,我同意,但这不是我想吐槽的地方,我最想吐槽的地方是凯特和霍利居然是同一个人,设计这种狗血剧情真的有必要吗?也太出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