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网友【女先生】的评论Ernest & Ethel, 一名普通的送奶工和一名普通的侍女,Ernest周薪三基尼,在伦敦郊区安了家,新婚夫妻满怀憧憬地肩并肩看着梦之家说“825镑,25年后就属于我们了!” (考证🐶们,我没验算过啊,这不就是按揭贷款么,腐国的个人金融果然发端早且普惠大众)然后,年轻的男主人女主人勤快地把旧锅炉换掉,把浴缸🛁擦亮,开心地埋怨着二楼卧室的落地窗太费窗帘.....家里慢慢有了沙发🛋️有了带镜子的衣橱,年轻的夫妇像燕子筑巢衔草一样一件一件把家里填满。二战来了,无线电里张伯伦和丘吉尔的声音,丘吉尔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的著名演讲“we shall fight in France, we shall fight on the seas and oceans......”伦敦空袭,市民们把家里的孩子送到乡下,在后院自制防空袭装置。战后保守党下工党上,开始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市民的饭桌上黄油和奶酪开始实行配给...和平年代,伦敦市郊的联排房子里,慢慢地有了冰箱、有了电视📺、有了电话、有了小小的轿车🚗。黑白的木壳立式9寸电视里放着阿波罗登月“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报纸上开始有年轻的撒切尔夫人执政。这个普通家庭,见证了人类文明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时代迈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时代,也见证了二十世纪美利坚合众国缓缓地从不列颠帝国手中接过执世界牛耳之权杖。家里男孩子也长大了,从父母满怀期待的文法学校grammar school 去读艺术了,母亲有一阵小失望。但也是这个男孩把他的父母的一生、这个伦敦郊区的小空间和1930-1970这个大时代画了下来。父母年迈,母亲某次自医院未能回来,父亲用餐时还是习惯放置两幅餐具🍴,未久,同年父亲追随母亲而去。男孩回家整理旧物,把父母泛黄的结婚照自墙上取下时,墙纸上是深浅不一的印记,四十年光阴凝结在此。庭有梨树,小男孩儿时在后院埋下的梨核,今已亭亭如盖矣......🍃🍃🍃